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展会信息
编号:12339796
正视发展瓶颈 提高解决能力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热点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12.10.16
正视发展瓶颈 提高解决能力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热点关注

    图为论坛开幕现场。

    日前,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融合、共享、发展”,来自国内外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康复工作者出席本届论坛。在包括一个以发布国际康复领域前沿动态为主要内容的主论坛,以及心脏康复、神经康复等专业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就康复医学各个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和社会所关注的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对我国康复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康复医疗需要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主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李建军教授介绍说,自上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引入我国以来,陆续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地市、县级康复中心以及大量的社区康复机构。同时,全国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还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康复机构网络。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以及多途径管理等原因,我国在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 百拇医药
    与会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分级康复和双向转诊;规范机构建设和服务行为,提高康复机构和康复人员的服务能力;分别实施人才的应急规划和长期规划,加快康复人才队伍建设;以“抓两头、带中间”,即以综合医院康复科为源头,以综合性康复中心和康复医院为中间载体,不断拓展社区康复,着重开展区域资源中心型康复机构的形式,巩固发展康复服务三级辐射网络;积极促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康复领域协同发展;规范统一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立康复机构平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心脏康复应尽快从研究走向临床

    在心脏康复分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带病生存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带病生存人群的管理,给家庭、社会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生产力带来巨大的消耗。2011年我国的介入手术达到33万多例,但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基本是空白。由于“只治不防不管”,大量医疗资源用于疾病终末期的高成本救治,患者反复住院,再支架,再手术,出现心力衰竭后,使用极高成本的双心室同步化起搏、埋藏式自动除颤装置和心脏移植等等。这一医疗模式是对患者
, 百拇医药
    “大修”,而不是对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预防。胡大一表示,想要有效遏制这一趋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是关键策略之一。

    胡大一介绍,在国际医学界,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已历经50年的研究与发展,其获益已得到临床研究证据的充分支持。心脏康复的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患者运动训练为核心,目前已经演化为康复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服务关爱综合模式。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即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综合长期的医疗保健关爱和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血管疾病对身心的不良影响,降低猝死和再梗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理社会和职业状态。针对的主要是一年内发生或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的患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等,并已延展至慢性心力衰竭和外周动脉疾病(间歇性跛行)。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培训、生活方式改变指导(戒烟/饮食/运动/睡眠管理)、循证用药(个体化调整药物类别和剂量、控制危险因素和提高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估与改善、职业康复(回归社会,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
, 百拇医药
    胡大一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开展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工作还存在一系列困局。如,我国的康复仅局限于肢体康复,并未开展真正的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无医保政策支持,目前的收费机制使心脏康复工作的经济收入回报低,患者及家庭对心脏康复的意义与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康复医疗费用承受能力不足;没有系统的心脏康复人才培训和准入体系,人才匮乏;学术界对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也不重视,一些初步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也把心脏康复狭隘地理解为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与训练,对心理、生活质量和职业康复落实不够,不少医院的康复工作还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在医疗保健的实践层面并未真正落实。

    就此,胡大一建议制定我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的“十年规划”。组织强化学术机构,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动我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专家共识和指南;由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开展试点,探索模式和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和准入机制。胡大一强调,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平台建设从根本上挑战和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生物医疗模式,是落实社会和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
, 百拇医药
    针对老年人群的康复应更多开展

    在神经康复分论坛中,老年人的康复养老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共同关注。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杜晓霞、宋鲁平所做的研究,上海市5家养老机构中60岁及以上912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和病案资料分析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年龄高,慢病患病率高,同时患多种疾病的比率高,年龄越大患病种类越多,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率高。对武汉市15所养老机构1022位老人的调研显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0.0%~81.6%,其中脑血管病最高,达25.2%。西安市部分养老机构中472名老年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病患病率为80.6%,脑血管病的现患率为23.5%。研究表明,养老机构中脑血管病老年人比例较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较多。养老康复服务应逐步规范化,应在社区开展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工作,对社区中各种神经系统疾患的老年残疾人的运动功能、神经-肌肉功能、心肺功能、心理、语言等多方面进行评定,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以满足脑血管病老年人养老过程中最基本的康复服务需求。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问题,北京老年医院副主任医师吕继辉博士指出,适当的康复治疗可以维持或增加患者的独立性、认知功能,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和减轻照料者负担。患者可用的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定向力训练、视觉空间结构能力训练、记忆训练、语言与交流障碍的训练,并辅助以精神康复疗法,如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工娱治疗(转换治疗)、音乐治疗。吕继辉强调,老年痴呆的任何阶段都应该接受康复治疗,这需要患者、家人、照料者和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其需要、能力和条件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措施。, 百拇医药(文/图  本报记者  陈 铮)